據介紹,我國現有8500多萬殘疾人,涉及近3億家庭人口,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,事關群眾切身利益,事關社會和諧穩定。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殘疾人權益保障事業,始終圍繞貫徹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,強化涉殘疾人案件的審判執行工作,加大對殘疾人權益的保障力度,實現殘疾人經濟、社會、文化等平等權利;加大司法救助工作,保障殘疾人行使訴訟權利;積極采取措施,完善殘疾人權益保障司法機制。
為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權益保障法,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社會的重要示范引領作用,在全國第26個助殘日到來前夕,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10起殘疾人權益保障典型案例,具體案例可以網絡上查找,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。在這10起案例中,人民法院認真落實禁止歧視殘疾人的法律規定,分別從維護大腿假肢、上肢假肢、小腿假肢等各類殘疾人的健康權、婚姻自主權、繼承權、勞動權、生產經營權、財產權等不同角度切實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,為鼓勵和支持殘疾人自立、自強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塑造了平等、公正的無歧視氛圍和人人理解、幫助、尊重、關心殘疾人的社會風尚,讓殘疾人感受到全社會的溫暖,樹立了殘疾人的法治信心。
人民法院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,依法處理好每一起殘疾人權益糾紛案件,樹立殘疾人群體的法治信心,引導殘疾人群眾自覺守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靠法。人民法院將和全社會一道共同營造理解、尊重、關心、幫助殘疾人的濃厚氛圍,為推動實現殘疾人全面小康目標,更加扎實有效地做好殘疾人權益保障工作而不懈努力。